文學這門科目,廣大而無邊際
從古自今,從中國到西方,文學的腳步是一直在跟進的
不同角度的文學,有著不一樣的含意
古人的文學,情感大於技巧,所謂的技巧是在於那時候的寫作方式,
文言文的寓意深遠,自然而有技巧的舖成
凡舉〈出師表〉‧〈陳情表〉,從詩經到論語,古人情感及借鏡,勸人為善及勵志
那時候的語言不像現今白話文容易了解,但白話文不也是從那時延伸而來的新產物嗎?
咬文嚼字在現今看起來有些乏味,
但耐人尋味的在於:如何用幾句話‧幾個字就表達出所有的情感?
中國人不容易把愛放在嘴上,卻可以在文字上看出愛的深刻
外國文學的寫實手法跟中國大不相同,共同處在於:都在某個背景下的產物
戰爭‧政治‧權謀‧離散‧滅亡.....
中國手法柔細,外國則是激進
但無非都是用文字來表達思想,傳遞觀念和反應現實
現在的文字都用白話文取代,進而出現了更新潮的表達方式,像是火星文‧注音文..
並不能說不好,也許那也是智慧的一種,新時代觀念下的產物
文學用文字造就了一本書,如何把你想表達的內容‧想法,明白清楚的說出,
而讓閱讀的人有所共鳴及省思
文字是一種沒有聲音的語言,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是技巧,技巧也不過是如何把文字寫的清楚
然而現在的社會已不重視,
把古人的技巧‧結晶,拿來當作政治的議題
人不斷的求知是為了什麼?為了成就‧為了溝通
很多人努力的學習英文..多國語言是為了什麼?為了溝通
從政客的角度看文學,除了把文字拿來做評論‧做引用
其他的好像都非關了...
從愛書人來看文學,像是歷史在退化般一樣
從古自今偉大的文學家,總有一個先師的引領‧總有一個源頭
就像在好的音樂裡面,注入了好的詞句
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不就是如此嗎?
現在的科技日新月異,人類追求物質的享受比心靈多
我最近常看國外的文學或者是前幾個世紀的中國作家
比照今昔,現在的情感表達,震撼少了很多
簡單明瞭是現在的表達方式,文學的藝術反而慢慢在銳減
也許該說這是一種進步,亦或者是一種消逝?